外貿建站作為國際貿易的工具,互聯網有著無與倫比的優越性。近一兩年來,國內關于國際貿易方面的電子商務網站接二連三地誕生,給廣大意欲打入國際市場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了廣闊舞臺,所以了解一下這些國際貿易網站各自的優劣利弊很有必要。
目前,國內外貿網站雖然數量不少,但基本是建立在四種模式上:
一是出口廠家會員制信息窗模式,如“XX出口商品市場網”等。這種網站模式的主要功能是在網站上集中國內生產廠家的名址及產品,讓潛在買方通過檢索查找產品、廠家,然后再與廠家直接聯絡交易。由于這類網站往往帶有政府背景,有國家外貿專控體制以及一些行業主管部門的支持,所以有客戶資源方面的天然優勢。
二是出口商與進口商聯絡平臺模式,如“阿里-巴巴”。這種網站為國際貿易雙方提供信息溝通平臺,與第一種模式相比,多出了買方信息窗功能,他們的口號是“為買方尋找賣方,為賣方尋找買方”,這樣就在買賣雙方之間產生了天然的上網互動性,增強了對專業用戶的吸引力。這種模式的不足之處是,除了利用了互聯網的信息溝通功能外,涉及商務較少。
三是交易平臺模式,如“XX網”。這種網站力圖在網上完成交易,如商品展示、詢盤、人工復盤、鏈接生產廠家等等,此外還引入了質量認證及商品檢驗,如ISO9000認證,SGS商檢證書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與海外銀行聯手設計的信用證模式。其不足之處是未實現交易的全程貫通。像美商網雖然建立了商品數據庫,卻沒有建立國際貿易流程中必須使用的其他數據庫,如遠洋運費、保險費率、單證管理等。
四是綜合服務模式,如“精品-之窗”、“環球-資源-網”。這類網站比較切合國際貿易業務流程和作業的實際需要,在服務上常有獨到之處。像精-品之窗以“人機對話、全程服務”見長,查找商品、遴選對比、對多詢盤、運算統籌、提供最佳報盤、洽談簽約、信用證申請書審核、信用證落實、貨源組織、商品檢驗、儲運報關、保險議付、船期通告、結算收匯、銷售信息反饋等交易服務均可提供。對企業來說,這類網站有的為打開市場采取免費模式,有的則要收取較高的會員費,是一個進入的障礙。
所以要想做好外貿,首要的原因就是要把外貿建站工作做好,希望以上小編的介紹可以幫到大家。